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名与侠气-《割鹿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皇帝喝了一口杯中的蜜浆,看着这名看上去已经风烛残年的老驿丞,有些感慨道,“可惜你没有看到她儿子在曲江上比剑。”

    李去咎笑了笑,道,“看没有看到,但他的事情,听得太多,耳朵都快起老茧了,不过也没什么好遗憾和不知足的,我比当年那些老伙计都活得长。”

    皇帝微微一笑,“我倒不是这个意思,我意思是,你要是亲眼看见,说不定就会想起自己少年时一样的意气风发。”

    “那倒是我理解差了。怀念自己的少年意气么?再怎么样,这老朽的身子也回不到过去了。”李去咎笑了笑,昏黄的眼瞳里却有了些异样的光彩。

    皇帝喝完了杯中的蜜浆,轻声的问了一句,“沈七七特地也给你弄了一柄剑,我一直想问你,她送你的那一柄剑叫做什么名字?”

    李去咎笑了笑,道,“功名。”

    皇帝一怔,“深藏功与名?”

    “谁知道呢?”李去咎哈哈一笑,突然多了几分豪气,脸上的那些皱纹都似乎显得线条分明而硬朗起来,“她给你的那柄剑叫什么名字?”

    皇帝微笑起来,道,“叫做侠气。”

    “让你不忘侠气?还是知道你做梦都想做个仗剑天下的侠客?”李去咎赞叹道,“这丫头有点意思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这五百名禁军的身份来历,都查清楚了?”

    “都查清楚了.”

    距离驿站不足五里的山脉之中,山脊线被枫林切割成锯齿状,赭红与墨绿交织,风过时掀起层层浪纹,其间断崖边上,灰白石壁上垂挂着枯藤,遮掩住断崖上一个天然石窟,石窟最前方凝立着一名黑衣女子,头戴笠帽,黑纱垂荡,看不出面容。

    一名刚刚分开枯藤进来的黑衣男子,直接就塞给她一本本子。

    洞窟之中一片漆黑,但这名黑衣女子即便隔着黑纱,都似乎能够看清这本本子上的内容,她飞快的翻了一遍,轻噫了一声,似乎有些想不明白。

    但就在下一刹那,她豁然抬首,笠帽上的黑纱随着她的吐息往外飞荡。

    月台驿两侧的山林,此时老鸹不断惊飞,修行者破空时所带的劲气带起的树林沙沙声,在她这个位置都可以清晰的听到。

    “难不成他料定今晚上会是个大杂烩,自己不带人,要让别人帮他杀人?”黑衣女子嘀咕了几句,摆了摆手,吩咐道,“全给我龟缩着,等到别人死绝了再说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月台驿中台八角观星楼的铜铃发出了悦耳的震鸣声。

    一片黑羽掠过残月,坠向皇帝和李去咎的所在。

    咄咄咄……

    箭矢钉在木板上,箭尾白翎犹自震颤,刺过木板的箭头上却发出诡异的淡红色光泽,就像是无数魔鬼的眼睛瞬间亮起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阴氏的鬼眼符箭么?”皇帝看着这些诡异的箭矢,却是带着戏谑的神色说道。

    李去咎微讽道,“大隋长安世家,到了这个时候,已经彻底没落得变成了送死的开路先锋,想当年那大隋长安留守阴世师一柄长枪连挑李氏十三名高手,是何等的威风。”

    箭矢破空,驿站周围山林之中黑影如溃堤之水漫出,着粗麻短打者持手弩贴地疾行,后排玄甲人负长刀踏树冠而进,弩手专射檐下灯笼,黑暗瞬间吞没前驿院落和中台观星亭,此时他们这座楼阁之中的灯火孤照,似乎成了重重鬼影的靶心。

    但即便如此,在驿站前院官道一侧扎营的那些禁军,却仿佛没有看见和听见驿站的动静,一点反应都没有。

    “这些打头阵的开路先锋,差是差了点,不过洗洗你剑上的锈气,勉强也够了。”皇帝听着李去咎嘲讽的声音,微微的一笑。

    李去咎伸手放在架子上的一个木匣。

    此时楼阁顶部、前门和左侧窗棂同时破碎,数名修行者如陨石砸落进来,狂暴的劲气将无数碎屑朝着他和皇帝打来,那些碎屑此时都浸染着红光,一股独特的法阵力量将四面八方的云气都抽引过来,半空之中,渐渐形成一个狰狞的巨大蛇头。
    第(1/3)页